当前,我国中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、升学压力过大、工资收入不理想。他们也有不顺心、产生职业倦怠的时候。作为教师,应当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,进行自我“健心”,使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充满快乐,充满阳光。
一、学会面对现实,拥有一颗爱心、平常心
二、把握好控制愤怒的两个关键点
愤怒是一个人遇到挫折时的自然情绪反应。在一个人发怒的时候,了解自己的情绪反应过程,把握好控制愤怒的关键点非常重要。控制愤怒有两个关键点,即触发点和爆发点。
1.在触发点,说服自己放弃愤怒
触发点是一个人情绪平静转向发怒的转折点,这往往由某件压力事件引起,如发现学生没有交作业、上课时讲话、顶撞老师、恶作剧、领导不正确的评价等。看到某现象是否会发怒和我们如何评价该现象有密切的关系。如果你认为对于孩子来说这是正常的现象,就不会生气,但是如果你认为这是不尊重教师、学生不听自己的话,那就会容易引发怒气。所以,教师要控制愤怒,就要正确、客观地评价压力事件,不要感情用事,避免过激行为。只有理性地要求自己和他人,才能把握好压力事件对自己情绪的影响。
2.在爆发点,选择合理的宣泄方式
爆发点是控制不住情绪后的自然流露。但是,如何发泄愤怒是值得研究的,它反映了一个人的智慧、修养、自我调控的能力。另外,千万不要认为把愤怒发泄出来就可以摆脱它,甚至有助于排解情绪。事实上,相关研究表明,当人们发泄出他们的愤怒时,他们不是变得心平气和,而是更加生气了。当你用叫嚷、摔东西、咒骂等方式来发泄你郁积的愤怒时,也许反而刺激你更具有侵略性;并且,很有可能会激怒他人,招致他人的报复。所以,学会缓解愤怒,也是对你自己的一种保护。
有一天,刘老师高兴地走进教室,却发现黑板上贴了一幅漫画,画的正是他自己,而且把他的缺点夸张得淋漓尽致。他不由得转喜为怒,原本愉快的心情一扫而光。凭直觉,他知道这是昨天受批评的一个学生的恶作剧。刘老师心想,这学生真不像话,竟然还搞恶作剧,这次必须狠狠地教训他一顿。但转念一想,惩罚必然引起更严重的师生冲突,自己生气不说,也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啊。于是,刘老师决定试用“软方法”处理。他平静了一会儿,若无其事地拿下漫画欣赏了一番,对大家说:“你们别说,还真有点像,我长这么大,还没人给我画过肖像呢。我要把这幅画留个纪念,作者要是不介意的话,下课给我签个名。现在上课。”几天后,那位“肇事”的学生主动向教师承认了错误。
刘老师的境遇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。首先,教师的心理行为也会受到学生消极行为的影响。人们一般认为,教师能够控制自己的心理与行为,而事实上,教师也常常会受到学生的控制与影响。该案例中,刘老师原本愉快的心情很容易就被学生的漫画所控制。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,学生的恶作剧、师生冲突等偶发事件,经常会把教师推向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,使教师处于难以控制的消极情绪之中。教师的工作具有不可选择性,他们不得不与自己不喜欢甚至讨厌的学生打交道,这往往会引起教师的心理焦虑、矛盾和冲突。其次,教师控制愤怒是一门学问。在处理师生矛盾时,如果教师处理不当,就可能成为师生冲突的主要诱因。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,教师可能采取多种方式处理问题。该案例中,面对学生的故意对抗行为,刘老师可以批评、训斥漫画的作者,以宣泄心中的消极情绪,甚至可以让学生站到教室外面,以显示教师的权威;也可以在课后把学生留下来,进行处罚;还可以请学生家长,让家长处理。然而,刘老师调整消极情绪,运用教育机智,不仅避免了师生冲突,还使学生主动承认了错误,并发展了学生的特长,可谓一举多得。